《規定》出臺后,部分網站很快給出了回應。新浪微博隨即發布公告表示,將在原有管理體系下,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并承諾將進一步加大清查和打擊微博昵稱、頭像中的違法侵權行為,歡迎廣大網友參與舉報,“對于確認違規的賬號,將在24小時之內予以處理”。同時呼吁,“互聯網公司對違法侵權行為,采用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策略?!?/div>
而騰訊則回應稱,以微信和qq為例,在《騰訊微信軟件許可和服務協議》和《qq號碼規則》中都已說明,在注冊賬號或使用服務的過程中,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例如:為向你提供賬號注冊服務或進行用戶身份識別,需要你填寫手機號碼。若國家法律法規或政策有特殊規定的,你需要提供真實的身份信息。若你提供的信息不完整,則無法使用本服務或在使用過程中受到限制。
專家觀點
實名制后對不實消息等更容易追根溯源
對于此次《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的出臺,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武漢大學博士岳璐認為,網絡實名制立法多次在全國兩會上成為熱門話題。近年來,微博實名制、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實名制的規定也相繼出臺,“網絡實名制”從開始提出到真正規范經歷了一個很長的過渡期。
岳璐表示,從國家有關部門的角度來說,規定出臺后對于謠言的查處和管控是有利的,對于許多不實消息、網絡犯罪,實名制后將更容易追根溯源,而對大部分的網友來說,對自己在網上的言論負責也是理所應當。不過,從此前部分網站實名制后的表現來看,實名制對于相關網站活躍度有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