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全球12月13日發布的第17期《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報告指出,
人工智能正處于第三次快速發展浪潮中,利用深度學習、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以前所未有的“破壞力”變革原有產業,其在各行業的大范圍應用得益于算法的進一步優化,超級計算機運算能力屢創記錄,以及對人腦運行原理的深入理解。
德勤研究認為,2018 年
人工智能將對以下幾個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智能手機
實際上,人工智能早已深入智能手機,例如新聞搜索APP 可進行智能搜索排序,個性化產品推薦,圖像識別等。此類的手機應用不勝枚舉,未來的手機APP 必將被
人工智能技術全面侵占,以此來確保產品服務質量,提供差異化服務。
人工智能在手機端的滲透不僅僅限于手機應用,全球手機巨頭已經進入人工智能領域。蘋果發布了搭載專用神經網絡、人臉識別功能的智能手機,華為緊隨其后發布了使用人工智能芯片的新一代手機,三星的手機語音助手也在中國上線。2018 年,
人工智能手機發展趨勢將進一步加深。
無人駕駛
無人駕駛需要解決現有技術的局限性,例如尚未普及在所有天氣條件下均能正常運作的傳感器和3D 地圖,對網絡安全和可靠性的擔憂。這些問題的解決主要依靠技術廠商。
互聯網企業、互聯網出行平臺以及
人工智能技術企業是推動無人駕駛技術發展的中堅力量。百度宣布在2018 年量產無人車。滴滴出行在美國設立人工智能實驗室探索無人駕駛技術。Uber 與卡內基梅隆大學和亞利桑那大學合作,在匹茲堡開設一個高級技術中心,測試地圖導航和無人駕駛汽車。地平線早已發布人工駕駛系統平臺,并完成中國首個智能代客泊車項目的路測。而傳統汽車生產廠商在無人駕駛的大潮中受限于技術能力尚未取得較大突破。短期看,無人駕駛領域仍將保持以
技術企業為主導的格局,傳統汽車廠商將加大與技術企業的合作力度。
制造業
人工智能對制造業的沖擊也在日益突出,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就是機器智能所帶來的挑戰。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將進駐制造業進行技術升級,工業機器人將對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工業機器人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場景較為廣泛,例如汽車、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金屬制造、食品制造、物流等多個工業領域。機器人在汽車行業應用最為廣泛,并逐漸向電子制造、金屬制造、化工、食品加工等行業滲透。
財務管理
財務機器人是能夠部署在服務器或計算機上的應用程序,可以完成線上及系統性的工作,包括替代財務流程中的手工操作,管理和監控各自動化財務流程,錄入信息,合并數據,匯總統計,根據既定的業務邏輯進行判斷以及識別財務流程中的優化點。
相較于人工處理,財務機器人的優勢在于可以替代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的高度重復性的工作,更加擅長處理跨系統或跨崗位等需要協調的工作,其財務準確性更高,可以快速響應業務變化。例如財務機器人通過替代人工工作節約大量時間成本,還通過效率、性能和準確性的優化提升工作質量,釋放人力資源潛力。
金融行業
2018 年人工智能對于金融業的影響可能更為深入,更多涉及投資決策環節。通過與金融
科技公司的合作或進行內部研發,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將進一步完善智能投顧,提高智能投顧的投資回報率。此外,在風險控制領域,人工智能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快速風控模型迭代速度,使金融機構能夠抵御各種欺詐風險。
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革新了金融機構的部分業務流程。在申請或變更銀行賬戶時,申請人無需前往銀行網點,而是通過金融終端拍攝照片并上傳至云端與身份證信息進行對比完成程序。雖然僅僅是改變了業務流程,并未涉及金融行業上下游,但由于降低了金融機構經營成本,提升了業務效率,這類業務流程式的變革在未來將被持續推廣。
報告指出,在未來的數年間,人工智能將成為眾多產品的底層技術并實現普及。對于企業來說,不接受
人工智能技術將逐步被淘汰,而能夠獲得更好的多樣化、情景化的數據,能夠開發出更加智能的算法的企業將在競爭中獲取更大的優勢。德勤高級經理鐘昀泰表示:“在未來的數年間,人工智能將成為眾多產品的底層技術并實現普及。對于企業來說,不接受人工智能技術將逐步被淘汰,而能夠獲得更好的多樣化、情景化的數據,能夠開發出更加智能的算法的企業將在競爭中獲取更大的優勢?!?/div>
德勤全球《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年度報告已連續發布16年。此次為德勤全球第17次發布該主題年度報告,旨在展望未來5年全球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的主要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