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流量紅利見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廣闊的尚未被深度改變的行業端。
盡管互聯網時代深度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行為和習慣,但是,對于行業端口的改造似乎依然在原地踏步。
在完成了對于C端用戶的深度改造之后,我們需要來一場以B端行業用戶為代表的全新變革。這就是所謂的產業互聯網時代。
無論是科技巨頭還是投資機構都在將目光投向這片新的藍海,雖然流量并不及消費互聯網時代龐大。但是,對行業深度改造以及由此帶來的發展紅利卻絲毫不少。
以新零售為肇始點,一場以改造行業為代表的全新發展新風口開始打開。在金融行業、制造行業、健康行業都開始出現一場以“新”為標簽的全新進化,可以確信,未來一段時間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將會被深度改變。
消費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模式讓人們簡單地認為只需要獲取流量,就可以把握好時代的發展紅利,并不需要介入行業太多。而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則在告訴我們僅僅只是獲取流量,而無法給行業提供他們需要的技術、產品和服務,所謂的產業互聯網時代或許僅僅只是一個新概念,與消費互聯網并無二意。
因此,找到產業互聯網時代發展的獨特路徑,在消費互聯網紅利的基礎上獲得新發展,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關鍵所在。
告別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勢不可擋
所謂的消費互聯網主要是以達成交易為終極目的的,我們看到在各行各業出現的平臺無一不是為了撮合和達成交易為終極目的的。
在消費互聯網時代,流量始終是命脈所在,把握了流量就抓住了發展的根本,這是大型平臺會千方百計獲取流量的根本原因所在。
然而,僅僅有了流量,提供的還是尚未升級的產品和服務,勢必會出現供給與需求并不對等的情況。這時,產業互聯網成為一種趨勢,不可避免。
當消費升級時代來臨,產業端口的升級不可避免
經歷了互聯網時代的洗禮之后,C端用戶的需求已經從買得到升級成買得好,甚至在買賣過程當中還要有好的體驗。如果繼續用傳統的商品生產邏輯和供應邏輯來滿足C端用戶的需求勢必會出現低效、成本高企等痛點和難題。于是,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開始出現銷路難、成本高等困境。
這時,我們需要對產業端口進行升級,不斷用新的生產方式、生產要素和營銷方式來對產業本身進行深度改造,才能真正破解發展過程當中的困境和難題。
制造業、金融業、物流業等行業其實都需要這種升級改造,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實現產銷的有機發展。
首先,產業端口的升級需要的是對傳統的流程和環節進行數字化的改造和升級。
通過這種升級來改變傳統行業的決策、研發和推廣效率,實現行業發展的高效運作。我們現在看到的以阿里、騰訊和京東在新零售領域對上游制造行業的數字化賦能正是這一方向的直接體現。
其次,產業端口的升級還包含對行業元素的升級和改造上。
我們都知道,在很多的傳統行業里,人始終都是主要的參與者。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攀升,以人為主體的生產方式開始遭遇越來越多的體驗。這時,用AI、數據等新元素代替傳統需要人來完成的工作,成為降本增效的主要突破口。
基于以上邏輯,我們可以看出當消費互聯網時代的紅利消耗殆盡,以產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進化不可避免。
消費互聯網時代的經驗需要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映射
不可否認的是,消費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和發展的確深度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行為和習慣,并且促進了整個社會和經濟的高效運行。
消費互聯網時代不僅出現了以BAT為代表的頭部公司,同樣相當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一句話,消費互聯網時代有很多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去借鑒和再度應用。
將消費互聯網時代的先進經驗應用到傳統產業身上,并且找到傳統產業改造和升級的方式和方法,成為新的時代節點上的新需求。
如何將消費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紅利反哺給產業升級和改造、如何找到產業升級的新方式和新邏輯、如何更好地改造傳統行業,這些問題都需要借鑒并利用消費互聯網時代的紅利才能獲得。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我們告別消費互聯網時代,我們需要的是將消費互聯網時代的經驗、教訓以及模式再度在傳統行業上再度應用的可能性。這既是消費互聯網發展的必然,同樣是產業升級的內在需求所在。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出現和發展同樣變得不可避免。
缺少了產業升級的互聯網時代并不完整
盡管在消費互聯網時代,出現了諸多的互聯網平臺,這些互聯網平臺在資本市場和行業當中都占據了一定的地位。
但是,如果僅僅只是將互聯網的落地和應用局限在C端市場,缺少了對B端市場的涉足,所謂的互聯網時代或許只是一個蹩腳的存在,并不真正完整。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的大框架下,對B端和C端兩側都進行深度改造,所謂的互聯網時代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完整。
的確,消費互聯網時代造就了一大批線上平臺的崛起,無論是在零售領域,還是在金融領域,還是在物流行業,這種現象都屢見不鮮。但是,這些互聯網平臺的迅速崛起是以傳統行業的萎靡和退縮為代價的,這種此消彼長的發展模式帶來的并不是行業的良性發展。
只有真正將線上平臺與線下實體的發展統一起來,實現兩者的共同進化,這樣的發展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完整。
我們看到以新零售、新制造、新物流、新金融為代表的新概念,其實都是產業互聯網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真正實現了他們的發展,所謂的互聯網時代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完整。
當消費互聯網時代的紅利見頂,我們開始尋找新的藍海。對于C端用戶的深度改造以及由此帶來的消費升級需要我們為行業的發展找到新的力量,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變得順理成章。
在巨頭、資本等諸多因素的聯合作用之下,一個以產業互聯網為代表的全新時代開始來臨,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加入其中,產業互聯網儼然已經變成一個紅海。
各色玩家摻雜其中,如何在產業互聯網的紅海里遨游?
同消費互聯網時代的參與者多半是以互聯網企業為主不同,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玩家更加繁雜。除了已經在消費互聯網時代有了一定積累的互聯網企業之外,很多的傳統行業同樣試圖通過加持產業互聯網的概念來找到新的發展機會。
面對如此復雜的環境,我們需要找到在產業互聯網的紅海里傲游的條件,才能真正把握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風口。
真正改變行業本身,而非主打概念,才是關鍵
消費互聯網之所以獲得了如此快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真正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行為和習慣。
但凡那些在消費互聯網時代真正獲得資本關注,并且在行業當中占據一席之地的互聯網平臺多半是對消費者的行為習慣進行了深度改變的企業,阿里如此,騰訊如此,京東如此,拼多多同樣如此。
對于想要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掘金的玩家們來講,同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改變傳統行業,提供傳統行業真正需要的技術、產品和服務。
對標現在布局產業互聯網時代的頭部玩家,我們會發現他們都是可以提供傳統行業升級所需要的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商們。這些產業互聯網的玩家將這種操作稱之為“賦能”,說得直接一些,其實就是給傳統行業服務,服務的目的就是要真正改變行業本身,而不是僅僅只是主打概念。
對于想要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掘金的玩家們來講,我們需要找到的是改變傳統行業的方式和方法。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像消費互聯網時代改變C端用戶的消費和行為習慣一樣,去改變傳統行業的生產方式和底層的運行邏輯,才能讓獲得更多B端用戶的信任和依賴,達成改造行業的目的。
下沉是產業互聯網的主題詞,下沉的深度決定未來的廣度
如果我們將消費互聯網時代的主題詞定義為從線下向線上的用戶的遷移的話,那么,產業互聯網的主題詞應當是下沉。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產業互聯網玩家下沉的深度直接決定著未來的廣度。
為什么呢?
因為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根本在于改變傳統行業的運行邏輯和內在的組成元素。如果僅僅只是浮于表面,沒有觸達到傳統行業的細枝末節。那么,產業互聯網的玩家就失去了變現和盈利的機會,所謂的產業互聯網時代僅僅只是一個概念而已。
對于那些想要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掘金的玩家們來講,我們要俯下身段,下沉到足夠細致的行業末端,成為這些行業的“水電煤”,才能真正改變這些傳統行業的運行邏輯,并且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
對于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玩家來講,他們下沉的深度決定著直接決定著他們在未來可以獲得多少的盈利空間和增長機會。
滿足C端用戶的需求是產業互聯網的終極歸宿
真正觸發產業互聯網時代來臨的根本原因在于C端用戶的消費升級,因此,我們想要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真正掘金的關鍵在于是不是經過我們的參與和改造之后,B端行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和服務是不是真正可以滿足C端用戶的需求,供給與需求不對等的現象是不是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
對于想要真正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掘金的玩家們來講,我們需要將滿足C端用戶的需求看成是終極目標。因為只有真正滿足了C端用戶的需求,B端行業的嬗變才會有真正的意義。
試問,如果我們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對于B端用戶的深度改造,沒有C端用戶買單,或者是無法解決C端用戶的痛點,產業互聯網時代的行業變革又有什么意義呢?
因此,滿足C端用戶的需求才是產業互聯網的終極歸宿。
作為真正想要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掘金的玩家來講,只有將是否滿足C端用戶的需求作為評判標準,才能真正知道是不是前期的投入是否有效。
另外,只有將滿足C端用戶看成了判斷標準,我們才能真正明白究竟如何對B端進行深度改造。
當消費互聯網時代的紅利不再,我們看到的是一場以改造傳統行業為代表的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在巨頭的參與、資本的助推之下,產業互聯網儼然成為當下的一個風口。
隨著各色玩家的加入,原本是一片藍海的產業互聯網開始變成紅海,對于想要在其中掘金的玩家們來講,或許只有真正把握精髓,才能真正享受到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