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無情,線上有情!在隔離期,我們日常生活從“線下”移到“線上”,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別樣生活;在防控期“線上生活”將成為人們的新生活常態,而這背后得益于
工業互聯網、5G和邊緣計算的快速落地。
在疫情防控和后續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工業互聯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邊緣計算作為工業互聯網的接口,承擔著數據收集和計算處理的艱巨任務。面對數據量激增,更加頻繁的新應用部署和迭代需求,借助邊緣計算的力量,能夠將海量工業數據實時/近實時地轉化為真正的業務價值。
基于邊緣計算的
工業互聯網,使疫情期間的工序對接更加精準,有效緩解了口罩等防護物資的緊缺;生產過程更少接觸,有效提升了勞動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者密度;線上業態更加多樣,減少了技術人員流動;監測服務更加高效,可以一鍵備案,主管部門可以一鍵核準,還可以查看多種復工復產的數據統計情況,實時掌握進度,輔助決策,從而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加速以邊緣計算為依托的新型零接觸服務業和全球隔空協同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與應用,與此同時,還將撬動龐大的消費市場。
9840億美元:5G將重塑產業價值鏈
5G的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等特性,將加速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據《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預計,2035年中國5G價值鏈總產出將高達9840億美元,創造就業機會950萬個,居世界第一。
與4G相比,5G將作為一種全新的網絡架構,提供10Gbps以上的峰值速率、更佳的移動性能、毫秒級時延和超高密度連接。為了滿足超低延時的需求,5G通信網絡更加去中心化,需要在近設備端部署邊緣計算,進行終端請求的本地化處理,因此邊緣計算是5G應用場景的核心技術之一,滿足不同應用對多樣化網絡的不同需求。
未來,5G每平方公里至少能支持100萬臺設備的連接,5G用戶最大延遲不能夠超過4ms,這對傳統數據中心的性能和容量都提出挑戰。
與此同時,近日國家正在加快推進以5G、
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并提出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這對于傳統行業而言,5G與工業互聯網,以及邊緣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之間的結合,既有助于其顛覆傳統數據中心的束縛,快速從B2B向B2C和C2B轉變,又能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甚至重構,并創造出規模經濟效益,例如:智慧交通、智慧農業、智能制造、智能服務。
5G加速工業互聯網普及
5G是驅動工業互聯網蓬勃發展的關鍵使能技術之一,而工業互聯網也是加快5G商用規模部署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二者相輔相成。到2035年,工業將占據5G創造的全部經濟活動中的最大份額,實現約3.4萬億美元產出,占5G總產出的28%。
與此同時,基于
工業互聯網跨核心、跨多云、跨邊緣的基礎架構,5G網絡的快速建設會進一步加速大數據、人工智能向邊緣端的延伸,改變傳統IoT邊緣端的作用,促進邊緣計算快速發展。5G時代,邊緣端的數據將會越來越多,邊緣端數據的抓取、分析和處理能力,將直接決定著企業未來的服務輸出能力和業務迭代升級能力。
未來5G將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如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飛行、VR/AR、移動醫療等。這些業務場景不僅需要非常低的網絡時延,而且需要海量、異構、多樣性數據接入。
在此背景下,集中式的計算處理模式將面臨難解的瓶頸和壓力,邊緣計算跨核心、跨多云、跨邊緣的數據處理能力將成為現代化企業的有效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新基建”也為邊緣計算的快速發展“加了一把火”,且5G網絡能夠大幅提升邊緣到核心到云的傳輸帶寬,降低傳輸延遲,加速數據向邊緣端蔓延。
工業互聯網在中國的快速發展,讓越來越多的傳統制造企業在IoT、AI、和5G等先進技術的引領下,開啟了不斷擴展邊界、構筑物聯網生態平臺、打造新型科技生態品牌的全球化新篇章。
然而,近年來,中國品牌在業務出海方面,往往面臨著兩大難題:
一是面對海外五花八門的地域性法律法規的限制,如何做到合法合規經營;
二是如何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起統一的跨核心、多云和邊緣端的數據平臺,以及完善的數據保護機制,以避免高額罰款。
例如,《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對于違法行為,輕者處以1000萬歐元或者上一年度全球營收的2%(兩者取其高)的罰款;重者處以2000萬歐元或者企業上一年度全球營收的4%(兩者取其高)的罰款。
如此嚴苛的規章制度和高昂的罰款,讓許多中國企業不得不減少或停止服務輸出,由此造成的損失不計其數。
面對這兩大難題,構建跨多云的業務平臺化和數據驅動架構成為破局的關鍵。既讓企業能夠根據不同國家用戶需求,通過資源組合靈活搭建數據平臺,實現從傳統的“單打獨斗”向“全球協作共贏”的發展,又滿足了各種地域性法律法規遵從,從而幫助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格局中,依托創新科技,開拓
工業互聯網新藍海,成為中國社會軟實力的一個具象體現。
戴爾科技,工業互聯網的賦能者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新興業態與應用模式,是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主要路徑。戴爾科技集團基于多年經驗積累和全方位的產品組合,為全球用戶提供端到端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以及7*24小時優質專業服務。
跨多云、核心和邊緣的平臺化架構,滿足
工業互聯網對工作負載、動態遷移,以及企業級一致性的要求。
戴爾易安信基于VxRail超融合平臺與VMware Cloud Foundation(VCF),打破了公有云與私有云甚至邊緣計算的邊界,消除云的復雜性,支撐企業實現從邊緣到核心業務的快速部署,并保持業務企業級一致性。
戴爾易安信VxRail采用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該處理器可以優化工作負載,可靠性強,還有高計算力、高穩定性和高效敏捷性,不僅幫助VxRail輕松滿足既定工作負載,也在云領域有極大的應用潛力。
隨著新發布的VCF 4.0和VxRail 7進一步深度集成,其跨邊緣-核心-多云架構的創新平臺,不僅擴展了跨邊緣、核心和云的工作負載能力,還實現了從VxRail硬件到VCF 4.0軟件的全自動化安裝、配置、升級。
此外,可編程資源與應用開發流程適配,加速了應用現代化(跨VM+容器+微服務)的智能物聯交付效率。
借助人工智能實現核心與邊緣端的數據整合與管理,解決5G下的工業互聯網所面臨的的數據瓶頸和計算壓力。
適用于人工智能(AI)和數據分析的戴爾易安信高性能計算就緒體系結構,使企業能夠在其核心數據中心構建和訓練人工智能(AI)模型,將核心和邊緣的人工智能連接起來。
由此,團隊可以更快地訪問更全面的數據集,而IT部門則可以減少孤島,并整合運營,從而實現靈活的工作負載,加速的高性能計算(HPC)/ 人工智能(AI)/數據分析,以及高可擴展的計算和存儲能力。
此外,PowerEdge MX滿足高性能計算和人工智能對算力需求,其基于NVMe技術的存儲,保證各種極端負載所需要的性能。
工業互聯網時代,跨不同工業場景或工業產品實現數據整合與管理,成為企業突破創新,以及跨行業實現合作共贏的基礎。
戴爾易安信IoT Edge網關基于Intel技術,內置的安全和管理功能,有助于保護網絡終端。此外,結合云可擴展的數據存儲和密集型處理器的深度學習算法,為制造企業的數據存儲和分析提供了更強大的保障。
而利用戴爾易安信終端管理器(EDM)可以大量安全地注冊戴爾邊緣網關和嵌入式PC,實現升級、計劃任務,以及實時監控和配置的自動化。
戴爾易安信基于Isilon+ECS的數據湖架構平臺,以統一資源的優勢,實現了用戶數據分層和多租戶的管理,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在海量數據、訪問速度、多樣性方面的需求,賦能工業智能。
疫情,既是對
工業互聯網應急能力的考驗,也是對5G通信服務能力的檢驗。其中,邊緣計算在工業場地邊緣采集、處理和傳輸數據,承擔著開辟工業數據傳輸的任務,然后與云平臺進行融會貫通,最后利用大數據分析,賦能生產,從而最大限度挖掘工業數據的真實價值。